長照10年計畫3.0上路:竹縣資源盤點與啟示

前言

「長照10年計畫3.0」將於2025年9月1日正式啟動第一階段,政策內容包括放寬外籍看護家庭使用社區式服務、加碼交通接送補助、調整營養照護給付,以及放寬居家喘息服務範圍。新竹縣已盤點全縣約1萬9411名長照人口,並編列14億多元的年度預算,顯示地方政府已積極準備配合政策上路。然而,這不僅是新竹縣的挑戰,更是全台高齡社會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

「長照10年計畫3.0」第1階9/1上路 竹縣盤點各項資源支應無虞
長照10年計畫30第1階91上路 竹縣盤點各項資源支應無虞 圖取自 自由時報自由健康網新聞

長照3.0第一階段政策重點

放寬外籍看護家庭使用社區服務

新制允許聘有外籍看護的家庭,被照顧者仍能使用日間照顧家庭托顧服務。這有助於減輕家庭對單一看護的依賴,同時讓照顧者獲得喘息機會。然而,如何避免服務資源重疊與浪費,將是地方政府必須審慎規劃的部分。

交通接送補助加碼與對象擴大

長照交通接送服務補助自每趟100元提升至115元,並新增身心障礙者接送至日照單位的服務範圍。這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與身心障礙者而言,是重要的便利措施,也能提升社區照護的可近性。

營養照護給付調整

新制將營養照護服務由原本4次4000元,調整為3次4500元。透過專業營養師到宅服務,能有效針對長者與失能者的飲食需求進行指導,提升健康狀態,並降低慢性疾病惡化的風險。

居家喘息服務範圍放寬

過去居服員與被照顧者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家中,如今新制允許在安全條件下移動至社區中庭、公園等戶外場域。這不僅能增進長者的身心健康,也讓主要照顧者獲得更實質的喘息空間。

第二與第三階段規劃

年輕型失智與PAC計畫納入給付

自2026年元旦起,年輕型失智症者與急性後期整合照護(PAC)對象將被納入長照給付體系,代表政策更加關注多元族群,並建立醫療與照護之間的連續性。

智慧輔具租賃補助新制

自2026年7月起,每位失能者將可獲得每三年6萬元的智慧科技輔具租賃額度,協助購買氧氣機血氧機生理監視器等設備,提升自主生活能力並減輕家庭照顧負擔。

新竹縣資源盤點與挑戰

目前長照涵蓋率與資源配置

新竹縣的長照涵蓋率已達8成,日照與家托機構至少有30家,初步顯示資源充足。然而,隨著長照人口逐年增加,如何確保人力穩定供給,仍是未來的挑戰。

潛在的人力與需求落差

雖然新竹縣提前準備,但外籍看護人力供給不足的問題在全台普遍存在。若沒有妥善規劃人力與輔具資源,長照服務仍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窘境。

全台前三高齡化縣市的共同挑戰

縣市65歲以上人口比例特色與挑戰
嘉義縣約22%農村型高齡縣市,面臨照護資源不足與人口外流問題
台北市約21-22%雖有豐富醫療資源,但高齡化帶來龐大照護需求與成本壓力
南投縣、雲林縣約20%屬於超高齡社會,醫療及長照資源分布不均,社區支持系統需加強

這些地區已邁入「超高齡社會」,不論是農村型的嘉義與南投,或是醫療資源相對豐富的台北市,都面臨高齡化帶來的長照壓力。因此,除了新竹縣之外,這些縣市更需要正視長照3.0政策的落實,並積極推動社區整合照顧、交通接送、智慧輔具應用與居家喘息服務,才能真正支撐起龐大的高齡需求。

讀後觀點分享

政策放寬的善意與實務挑戰

「長照10年計畫3.0」的分階段調整顯示了政策的善意,尤其是針對外籍看護家庭的服務放寬。但必須注意,服務增加也可能造成需求暴增,若缺乏充足人力與制度配套,恐難以達到理想成效。

輔具與智慧科技的重要角色

隨著輔具補助逐漸增加,智慧照護的角色愈發重要。例如氧氣機攜帶式氧氣機中頻機血氧機等設備,若能普及並與居家與社區服務結合,將有效提升長者生活品質並減輕家庭壓力。

中央與地方協力推動的必要性

長照不僅是中央政策的方向,更需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推動。從新竹縣的資源盤點,到嘉義、南投、台北等高齡縣市的挑戰,中央與地方唯有密切合作,才能避免長照服務落差擴大,真正實現「普及且可近」的長照目標。

結語:長照3.0的實踐關鍵

長照10年計畫3.0的推動,是台灣面對高齡社會的重要里程碑。從新竹縣的積極準備,到其他超高齡縣市的挑戰,可以看出長照政策必須持續滾動調整。唯有結合制度配套、社區支持與智慧輔具,台灣才能在超高齡社會中為長者與家庭打造更具尊嚴與安全感的生活。

若您或家人有氧氣機血氧機生理監視器或其他長照輔具需求,歡迎聯絡 UTMOST 專員,協助您進行購買、租借與補助申請。

官方LINE:https://lin.ee/mqKmi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