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8月25日至29日,台灣「長照3.0 系列:醫養合一實務考察團」走訪日本九州福岡,拜會福岡市政府及多家長照與醫療機構,實地了解當地社區整合急性後期照顧(Post-acute Care, PAC)與區域性長照系統的運作。這次交流不僅是台日長照政策的對話,也是台灣在推動長照3.0過程中,尋找「醫養合一」可行路徑的重要契機。
日本福岡的社區長照模式
福岡市「福岡100」的核心理念
福岡市提出「福岡100」的長照願景,強調高齡者能活躍於社區,並結合健康促進、疾病預防與生活支持。此計畫透過政府、社區與醫療機構的合作,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得到支持,而非單純依賴機構安置。這樣的模式對於逐漸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來說,提供了政策規劃的重要借鏡。
區域性統合長照系統的實務運作
福岡的「區域性統合長照系統」整合醫院、復健中心、日照中心與社區資源,形成一個完整照護網絡。無論是急性期出院的患者,還是需要日常生活支持的失智症長輩,都能在此體系中獲得持續性照護。對台灣而言,這種多層次網絡能緩解對外籍看護過度依賴的問題,並促進長照資源的公平分配。
醫養合一與PAC模式的借鏡
急性後期照顧(PAC)的角色與定位
PAC 模式在日本被廣泛運用,幫助病患從急性期醫院銜接到復健與長照服務。這種「醫療與照護連續性」的設計,避免了病患在出院後陷入照護斷層。台灣長照3.0若能結合 PAC 精神,將有助於縮短家庭與醫療機構之間的落差,減少病患反覆住院的風險。
失智症與復健醫療的整合經驗
福岡的失智症友善中心與復健醫療院所合作密切,透過醫療、復健與社區支持的跨領域連結,讓失智症患者在早期就能獲得持續性照護。這種「醫養合一」不僅提升病患生活品質,也減輕了家庭壓力,值得台灣在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的情況下積極參考。
日本長照制度中值得台灣學習的實務措施
社區整合型長照(Community-based Integrated Care System)
日本長照制度強調在地老化,結合醫療、預防、照護、住房與生活支持,讓高齡者能留在熟悉的社區生活,而不是被迫入住機構。這種「社區整合型長照」讓長者在地獲得完整照護,對台灣正在推動的10分鐘照顧圈有高度參考價值。
長照保險制度與公平共擔
日本的長照保險制度(LTCI)自2000年實施後,透過全民繳納與政府共同分擔,確保資源的公平性與可持續性。使用者導向、自立支援與多元支付來源的設計,讓服務能兼顧品質與財務穩健,這也是台灣長照政策未來必須思考的方向。
失能預防與照護延展策略
日本透過「Kihon Checklist」工具篩檢高齡者潛在的失能風險,並提供社區預防方案,延緩失能發生。這種「預防重於治療」的精神,若能結合血氧機、生理監視器等健康監測輔具,將有助於台灣減輕長照系統的壓力。
對台灣長照3.0的啟示
政策制度與地方資源的銜接
台灣長照3.0已逐步推展居家服務、社區據點與喘息服務,但若能像日本一樣有效整合地方資源,並以社區為核心,就能減少重複建設與資源浪費。這不僅能提升長照覆蓋率,也能更貼近家庭實際需求。
輔具與智慧照護的應用
在醫養合一的框架下,輔具與智慧照護工具將成為重要輔助。例如氧氣機、攜帶式氧氣機、中頻機與血氧機等,若能與社區照護與遠距監測結合,不僅能提升長者的安全感,也能讓照護人員與家屬更有效掌握健康狀態。
結語:跨國考察的價值與未來展望
台灣長照3.0走訪日本福岡的考察,讓我們看到「醫養合一」不僅是一個口號,而是需要制度、社區與科技三方面的共同落實。日本的經驗顯示,唯有醫療與照護的無縫接軌,搭配在地化的社區支持,才能真正因應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台灣若能吸收並調整這些經驗,將能使長照政策更加完善與可持續。

若您或家人有氧氣機、血氧機、生理監視器或其他長照輔具需求,歡迎聯絡 UTMOST 專員,協助您進行購買、租借與補助申請。
官方LINE:https://lin.ee/mqKmi7W